台灣每年約1.6萬人次走在馬路上遇車禍,超過200條生命就此消逝,甚至走斑馬線也不安全。以台北市為例,去年和今年竟有12個人在斑馬線上被撞死,創民國102年來新高。
台灣每年約1.6萬人次走在馬路上遇車禍,超過200條生命就此消逝,甚至走斑馬線也不安全。記者雷光涵/攝影
分享


與韓國、日本交通事故行人死亡比例第1高相比,台灣行人死亡占交通事故13%排第3,但學者指出,其他國家以30天內死亡計算,台灣是24小時內死亡,有相當的「黑數」。交通大學運管系副教授吳宗修說,人車衝突頻繁,主要是因為行人的絕對路權未全面執行與行人多不守法造成。

博客來書店網路流傳美國華盛頓州警製作的影片,黃色的學校巴士停等時,不只同向車道的車輛必須停下,對向車道的車子也要踩煞車,保護下車後可能要穿越馬路的學童,是美國人對維護行人路權的極致規範。

但在台灣,光要等待行人通過再轉彎,都可能被後方駕駛喇叭按不停,吳宗修說,台灣的汽機車駕駛很急,是因為人車密度太高,等斑馬線的行人全部淨空,「大概就過不了。」中央警察大學交通系教授周文生也說,有種事故是第一排車搶行人通過的空隙,後方車輛以為已清空而起步,「與人衝突的往往不是前方的第一部車。」

吳宗修說,培養行人絕對路權的觀念外,駕駛應學習防衛性駕駛。他看過一起車禍現場,是一名老人小跑步通過沒有號誌的斑馬線,橫向車道內側的車停下來等待,但外車道、右後方的車因為視線被內車道的車擋住,沒煞車就把人撞死在斑馬線上。吳宗修呼籲,「沒有什麼不可能,永遠不會想太多。」肇事車若有防衛性駕駛的觀念,就會跟著減速,不致發生憾事。

淡江大學運管系副教授羅孝賢指出,最近發生幾起公車在行穿線轉彎撞死人的車禍,駕駛辯博客來網路書店 視線死角,公路總局也開始補助大車加裝視野輔助系統。但羅孝賢說,若後照鏡加長、裝凸面鏡等輔助確實有效,為何車輛原廠設計不改? 減速、擺頭才是確實能消除死角的方法,日本大車駕駛在轉彎前的「指差確認」是典範。
7D2376ADD16AA155
arrow
arrow

    lrt79hx95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